首页-宝图概况-今日宝图
      

长江口悠长的江风,夹杂着轻润的水汽,清洗着都市的喧闹。

海江路旁,那座长方体的庞大建筑物,在蓝天白云点缀成的背景映衬下,显得既白又亮;简单至极的竖状条纹附于外表,柔软着坚硬的墙体;顶部镂空的一条空隙上,“宝山图书馆”五个字,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这建筑安详素淡的神情,是不事张扬的亲近平和,恰如它内里的沉敛静谧。

图书馆门前,静立着一尊根雕孔子像,仪态典雅端庄,塑性简介传神,出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俞有桂先生之手。一楼的大厅,挑空两层,空间阔大,宽敞明亮,与报刊文献、视听文献和视障文献阅览区相连;蔓延的树枝似乎在问:你在哪里?你去哪里?伴随着一侧的自助办证机叮叮咚咚柔音,人流鱼贯而入,穿梭前行,却听不到嘈杂的喧闹,唯有诱人的咖啡芳香飘浮在清新的空气中,撩拨着每个人的味蕾。或许人们在走入这座图书馆的那一刻,已经把“静”字写在了心底。

       乘电梯来到最高层的五楼,转过报告厅。可见巧妙的隔断成就着园林般曲折与精致,仅几步之遥,便是不一样的风景。展览厅内,虽无名家大拿的稀世珍物,却可与普通市民落笔而成的习作亲近;这些作品,堪与珠宝店的昂贵珍品媲美,又如同清晨香樟树上撒着碎亮阳光的树叶,平凡,但闪闪动人。

四楼的古籍阅览室和地方文献阅览室,积淀着丰润与厚重;少儿文献阅览区,淡青色的书架幼嫩可爱;一旁的陈伯吹纪念馆更让人平添几分惊喜。陈伯吹先生生于宝山罗店,这位“东方安徒生”一生执着于“给小孩子写大文学”,为无数幼小的心灵“点燃了美丽的良知之灯”;手轻轻贴上微凉的玻璃展柜,感受那旧书、旧照、信笺、手迹特有的气息,仿佛记忆的温度从未远去。先生的风雨人生和创作轨迹,带着岁月的柔情和坚守,温润了一路的时光。

出纪念馆已接近傍晚,太阳收起了余威,留下清透如水的光线。沿楼梯而下,拐弯处浩大的书墙,猛地给人以震撼;馆内挑空的内置庭院里,一副数十米高的壁画铺展而去,画面上的宝山历史和名物,叙说着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天色渐暗,三楼“九知堂”的房间里亮起了澄柔的灯。这九间以中国儒家典籍“四书五经”命名的小屋,为潜心治学、静心思考的学人辟出了私人空间;室内植物茂盛,和这座图书馆一样,随处抬头见绿。

步入二楼的社科文献阅览区,坐进橙黄色的实木座椅,书就在身边,可随手取来,神闲气定的一本本翻阅。这白底黑字的图书虽不能给人黄金万两,却能为干涸的灵魂涓以一汪清泉。几乎每个宽大的阅览桌上,都备着查询电脑。用鼠标在图书馆主页上轻轻一点,不需几秒,庞大的云计算平台便尽现眼前。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涵盖了几十个专业资源库,在家也可便捷使用——宛如登上云端,尽览各色风景。

走出图书馆,已是灯火阑珊。回望那建筑物内的灯光,正如休止符般一一落下。只有大门一旁的自助图书馆仍灯火通明,持续着它24小时的守候,但还为你留有一盏小灯。

寂静的夜空中,对着深邃的苍穹回以长望,图书馆这静静矗立的沉默巨人,宛如一个巨大的梦,为了明晨朝日下的苏醒,沉沉入眠。

你和我,你们或我们,在它的陪伴下,轻轻感受着同一个呼吸,让心灵润以细流,拂以清风。在漫漫的时光里,与千万人擦肩而过,却从不会和自己走散……


  • 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 阅览座席:1500个;
  • 馆藏图书总量:79万册;
  • 数字资源:150TB;
  • 文献最大借阅数:25册。
宝山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