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新闻检索系统
新闻检索:     
高级检索
首页——新闻内容
从事社区工作25年,苏莉坚持走访、倾听、排摸,解决好一件件“小事”
理清“一地鸡毛”就是“成就”
解放日报 2024-03-18
本报记者 吴越

“这是我步入社会以来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我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1999年进入社区,2007年成为区域内最年轻的居民区书记之一,出生于1980年的苏莉从事社区工作已经整整25年,先后在宝山区友谊路街道的6个居民区任职。不论是在老旧售后公房社区还是新建商品房小区,她总把摸清居民需求、倾听居民意见、服务居民“急难愁盼”放在首要位置,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开展工作。

“有人说,社区工作是‘一地鸡毛’,但理清头绪、与居民一同打造向往的美好社区,何尝不是件有成就感的事?”在如今任职的长滩居民区,“小巷总理”苏莉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老小区居民仍记挂着她

在老旧小区磨砺多年,苏莉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不管是处理居民之间的纠纷还是面对小区改造工作遇到的阻力,首先邀请大家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找到症结所在。

比如,处理小区增设停车位改造工程时,有持反对意见的居民曾情绪激动地表示“坚决不同意,公共绿地一寸都不能减少”,苏莉便通过电话沟通和上门走访的方式多次找对方谈心,问出居民真正担心的其实是绿化面积减少会影响小区环境,以及停车位增多会带来噪音。“居民的担心不无道理,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其梳理诉求,在居委、物业、业委会、工程方出席的四方联席会议中提出来,再通过大家的商议寻求共识。”

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原本反对的居民态度软了下来,不但积极参与方案改动设计,还成了建设工程的推动者。改造完成后,原本紧凑的社区空间得到了更合理的利用,曾担心晚归而找不到停车位的居民也松了口气。

在苏莉看来,“老旧小区改不改、怎么改,得充分征求居民意见;改得好不好,也必须由居民来评价。”从处理居民因阳台漏水导致的纠纷,到调解养老院“原拆原建”,再到打造社区品牌“益家园”,一件件“民心事”的落地解决,逐渐让更多居民意识到“有问题先别急,到居委找书记去”。

眼下,虽然苏莉已调走多年,但曾经服务过的老小区居民仍记挂着她,走在路上遇到时还会亲切地唤一声“小苏”,遇到困难还是会给她打求助电话。“大家的信任是我最宝贵的财富。”苏莉说。

引导能人达人发光发热

2017年,苏莉调任长滩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长滩居民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上港十四区转型后的新建高层商品房住宅区。社区环境变了,但她做事的原则丝毫未变。

“居民区由3个小区组成,2589户,共6600余位居民,其中18岁至45岁居民占比达65%以上。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高,具备各种专业技能的能人达人多……”讲起居民区的情况,苏莉如数家珍。社区上班族多,平日里工作繁忙,相比老年人遇事到居委敲门,他们更习惯通过线上方式表达诉求。为此,居民区党组织建立了多个类别的微信群,将社区干部、物业公司、业委会纳入其中,同时吸纳骨干居民担任“线上观察员”,及时上报各个楼栋内反映的问题。一旦发现居民集中反映的共性问题,便通过社区建立的“畅谈议事厅”邀请各方代表共同说事。

此前,多位“线上观察员”先后反映了居民表达的社区养宠带来的困扰。经社区干部排摸,小区共有超过140只宠物狗,部分居民遛狗不牵绳的行为以及绿化带内散落的狗粪便引发了其他居民的不满。很快,“畅谈议事厅”针对养宠议题开启了协调会,在居民区党组织的倡议下组建了一支“萌宠自治小组”,由他们向养宠居民宣传集中遛犬、养宠小妙招,协助物业工作人员进行巡逻,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

“目前自治小组由15位养宠达人和32位社区治理骨干组成,大家都很有干劲。”苏莉说,“社区治理需要大家群策群力,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引导能人达人发光发热。”

探索形成“四事”工作法

通过推行以居民说事、民主议事、“代表会议”定事、聚力办事为主要内容的“四事”工作法,近年来长滩居民区凝聚了双结对、共建单位党组织,社区在职党员、志愿者等多元共治力量,在社区形成了“议题有征集、协商有规则、点子有人出、服务大家做”的共识。在这样的氛围下,去年10月开出的社区食堂从运营起便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平均每日供餐量在300份以上。

午餐时间,记者来到位于长滩居民区盛东苑7号楼南侧的社区食堂,看到了一幅热闹景象。20多种菜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居民有序排队,用自带的饭盒打包好饭菜回家吃,有的老人直接把晚餐也一并买了回去。居民陈师傅是社区食堂的常客,在他看来,食堂菜品丰富、价格实惠,一人一餐平均花费15元就能吃饱、20元能够吃好。特别令他满意的是,食堂照顾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不同需求,供应的米饭有偏软糯的崇明米和口感适中的普通米两种。

苏莉介绍,社区食堂从前期筹备到现在的运营过程中,始终倾听居民意见。不少居民担心某天的菜品不合口味、白跑一趟,提出要提前知晓菜单,居民区便建立了“恰饭群”,由餐饮公司工作人员在群内发布次日菜单,方便居民规划购餐。有年轻人提出“晚上想吃下饭菜、下酒菜”,社区干部便及时与餐饮公司沟通,在晚餐时段供应去骨凤爪、夫妻肺片、麻辣烫等菜品。看着越来越多的邻居走进社区食堂,一些“宝妈”也动了心,但又怕孩子吃得不够健康。为了打消她们的顾虑,社区组织参观活动,请“宝妈”们前往餐饮公司中央厨房实地参观、听取介绍。

“随着更多‘95后’‘00后’社工加入,居民区党组织的工作力量越来越强、点子越来越灵活。在这个年轻的居民区,我们的工作和探索还有无限可能。”苏莉说。
版权所有:宝山区图书馆
建议分辨率宽度1000像素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