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新闻检索系统
新闻检索:     
高级检索
首页——新闻内容
锻造长板放大优势,构筑“北转型”核心竞争力
文汇报 2024-01-22
       长江西路,沿铁轨布设的大片工业厂房正逐步“打开”。冬日暖阳下,焕新升级不久的钢雕公园,不时响起孩童追逐嬉闹之声。抖落过往的工业锈迹,这里化身土壤研究科普基地。形态犹在,功能焕新。
      
       以长江命名,从路名不难看出,位于上海北翼的宝山区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担纲起的独特战略意义。“十四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作出“南北转型”战略部署,并赋予了宝山区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明确其要做到“两个成为”:成为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北翼的重要节点,成为上海北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今年是宝山区实施“十四五”规划和深入推进“北转型”的关键一年。宝山区主动把区域转型发展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放到全市工作的大局中再审视,聚焦如何更好服务全局、建设什么样的宝山等事关长远的命题再思考,落实“两个成为”,加快建设“一地两区”(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做细做实“三个转型”(产业转型、空间转型、治理转型),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全力建设能级更高、品质更好、核心竞争力更强的未来宝山。
      
       看准了抓紧干,推动特色产业向高端迈进
      
       引领意义强、发展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往往能带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跃升。这便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意义所在。对于区域发展而言,培育新质生产力,并非传统制造业“靠边站”,而是充分挖掘、敏锐捕捉自身在产业发展中的优势,运用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处于“北转型”关键之年的宝山区,在不久前举行的八届区委七次全会上强调了看准的六大特色产业——邮轮旅游、绿色低碳、生物医药及合成生物、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
      
       六大产业,无一不是宝山区拥有深厚积淀的特色产业。在相关负责人看来,发展这些新兴产业,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塑发展动力结构的关键。要保持战略定力,始终锲而不舍,以钉钉子精神把看准了的特色产业做深做细,持续向高端迈进。
      
       新年伊始,随着宝山区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汽笛拉响,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商业运营。以邮轮启航为契机,华夏国际邮轮有限公司在沪成立,将以吴淞国际邮轮港为母港,兼顾海南、深圳等地合作发展,开展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运营。中国旅游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锦江国际集团、上海久事集团、吴淞口文旅投资集团等将融入邮轮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形成高端邮轮产业集群,打造央地合作新样板。
      
       位于宝山区顾村镇的上海市机器人产业园也迎来利好。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智能工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园区企业发那科入选上海市智能制造产融生态联合体成员名单,成为首批7家智能制造供给侧单位之一。首批试点面对的创新任务繁重,既要聚焦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供给链链式转型,也面向不同行业企业加快推出具有产业特色的“转型解决方案+金融解决方案”定制化套餐产品,打造智能制造产融合作的“上海范式”。
      
       当前,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诸多重点产业都可能发生跃升蝶变,唯有始终保持关注、前瞻研判,才能在颠覆性技术重构产业的过程中抢得先机。宝山区进一步明确,抢抓六大特色产业,上要通到天、下要落到地。上要通到天,就是嵌入全市乃至全国的产业发展版图;下要落到地,就是要优化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集中资源力量加快推进。
      
       新的一年,六大特色产业要各自形成1个重点细分产业、1个责任部门、1个特色园区、1个运营平台、N个龙头企业的整体推进机制,有条件的产业还要推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论坛峰会、产业基金等集聚。
      
       六大产业的新年计划,透视出满满信心,也映射出区域发展定位不局限于一时一域,围绕全市重点产业精准嵌入,找到优势赛道定向发力,充分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之中。而针对人无我有、探路先行的前沿方向领域,宝山区将逐项研究分解,深化转化为有抓手、有特色的举措和行动,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跨前一步,掌握相关领域的话语权。
      
       抢抓战略机遇,以“三箭齐发”打造新空间
      
       产业方向明确,可面对量大面广的转型区域,如何找准靶心,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撬动周边区域发展,依然考验政府的眼力、脑力、能力。
      
       在火花四溅的讨论学习会上,各委办局、街镇“一把手”共同从地图俯瞰区位条件,找到发展靶心。有人提出,如果将上海的沿海大通道比作弓箭的“弓”,那么北沿江就是一支“箭”,高铁宝山站就处于“箭镞”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地位。
      
       站在更大空间格局谋划利用好“三江交汇”的独特优势,宝山区瞄准推动南大、滨江、吴淞“三箭齐发”,为未来城市打造新空间。
      
       去年发布的《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明确将重点开展10个以上综合性区域更新项目,吴淞创新城被纳入其中,强调加强全要素统筹协调。尺度大、难点多,面对存量型开发为主的吴淞创新城,宝山区创造性提出“企业自主转型+政府局部收储”模式,未来将以大手笔、大格局,重塑老工业区的面貌和肌理,全面建设具有国际化大都市气质、新时代现代化转型样板的吴淞创新城。目前,吴淞创新城规划、开发、建设等各项工作已进入快车道。未来3年内,吴淞创新城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千亿元以上。新的一年,将加快推进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和城市新地标建设;加快建立转型开发风貌保护机制等。
      
       十年磨一剑,南大智慧城今年将迎来“出形象”的关键期,要重点聚焦项目建设和产业导入两手发力。以西南片区为例,将重点推动科创之门、数字绿洲、国际人才社区、仁济分院、上师大附中分校等产业载体和市政项目建设。未来两年内,还将有不少载体陆续投用。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更要掌握好开发时序、尺度,既要出形象,更要显能级,练就鉴别“千里马”的眼光,提升完善吸引“种子选手”的发展环境。
      
       从生产岸线到生活岸线,地处上海“一江一河”北延伸段的吴淞滨江带正积极谋划生态修复、功能提升。抢抓国际邮轮东移、文旅消费升级等新趋势新机遇,宝山区将加快提升滨江邮轮带,谋划出独一无二、非来不可的拳头文旅产品。邮轮经济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可撬动制造、建筑、能源、就业、交通运输、农业等上下游关联产业,对推动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培育发展动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要坚持“港城联动”,加快完善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功能配套,统筹滨江岸线、周边沿线的文旅资源,打造更多特色游玩场景,进一步放大母港优势、增强访问港功能。
      
       迈入全新转型阶段,坚持高水平开发,提升品质能级,也需要地方政府争取掌握更多的主导权。此前,由于资金、资源有限,部分区域依靠企业自主转型,解了燃眉之急。但当下,如果只是简单地让企业自主转型,不仅会带来远高于暂时效益的管理成本,未来的“二次转型”甚至“三次转型”还将付出更大代价。
      
       新的一年,对重点区域的转型开发,宝山区相关部门将严格落实规划要求和产业导向,把握好开发时序,重点推进先行开发区域的收储,做到收储和出让的“短平快”衔接,实现良性循环。掌握转型开发的主导权,也并不意味着单打独斗,更要善于借势发力,争取国家和市级资源项目导入,争取引入有实力、有能力、有水平、有优势的央企、市属国企、外资企业、民营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区域转型。
      
       锚定“四个城区”,力争上游争创一流
      
       聚焦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试验田”与“样板间”,宝山区将更好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并凝练出“四个城区”——美丽城区、便利城区、人文城区、平安城区。
      
       新年首个工作日,区委领导以“两旧一村”改造为题,奔赴顾村镇星星村等实地察看“城中村”改造项目。这一毗邻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的项目地块,创新探索了“打包开发”的改造新路径,让难啃的“小个头”地块加快推进,以规模效应破解了资金难平衡等约束条件。
      
       在“城中村”改造中统筹民生项目、经济发展,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将更多“城中村”打造成具有产业特质、产城融合的“城中景”,这正是宝山区蹚出的特色之路。“城中村”的改造,也是“四个城区”建设的生动缩影。一块块存有风险隐患的“城市疮疤”,通过区域统筹、系统谋划,成为便捷可及的十五分钟“城中圈”,囊括高品质学校、公园、菜场,丰富提升市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这恰恰印证,“四个城区”建设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互为协调、相互补充,并凝聚迸发出强大合力。
      
       美丽城区彰显出的是品质追求,关键在于用绣花功夫改善人居环境,有序推进功能的迭代升级;便利是民生标尺,既要有群众身边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又要有手机端、指尖上的便捷服务;人文是底色底蕴,要注重挖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工业文化,把文脉传承弘扬好;平安是幸福保障,要增强城市韧性、维护社会稳定,让工作生活在宝山的人有满满的安全感。
      
       “四个城区”的提出既是压力,更是动力。作为工业重镇、人口大区,宝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也更需要不断创新治理手势方法。用绣花功夫抓实精细管理,关键是划小管理单元,强化责任管理机制。根据初步规划,宝山区拟于今年将辖区内道路、绿化、生态、环境等具体实施和执法工作交由街镇,区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优化规划、制定标准、部署任务、协调推进、监督考核。为此,相应的资金、资源也要随着工作责任一起下沉街镇,便于街镇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资源统筹的优势,从而看得见、管得到、落得实。
      
       抓实落细“四个城区”建设,宝山区还将从线上、线下两端发力。线上,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坚持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深化拓展“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推出更多应用场景,用好社区云、社区通等平台,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到好用、管用、爱用。特别是提升12345市民热线办理质效,压实首派负责制,建立健全分级办理等工作机制,落细落实重点工单提级提速办理、“多人同诉”问题提级管理,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和处置。线下,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着眼职住平衡,合理布局公共资源,不折不扣办好19项民心工程和10项政府实事,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安居、交通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力推进轨道交通19号线、S16等重大工程动迁腾地,推进轨道交通18号线二期等在建项目施工,新辟优化一批公交线路,加强停车难治理,让群众出行更便捷。
      
       处于深度转型期的宝山区,前方必将面临诸多急难险阻。唯有积极主动应变局、育新机,把握“稳”与“进”的关系,找到“进”的发力点、突破口,才能开新局。直面问题、把握机遇、保持定力,新的一年,宝山区将继续保持“冲”的劲头、“闯”的精神,争取主导产业成为全市引领,城区治理敢于打造未来标杆,力争上游、争创一流。
版权所有:宝山区图书馆
建议分辨率宽度1000像素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