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新闻检索系统
新闻检索:     
高级检索
首页——新闻内容
年轻的朋友来“厢”会
青年报 2023-05-20

年轻人的摆摊生活又“升级”了。周末开上车,花点停车费,打开后备厢,就是一个“小商铺”,这样的后备厢集市,如今在上海的不少园区、商业街兴起。分享兴趣爱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顺便做做“梦”,是当代年轻人新的生活“图谱”。

■06

年轻人的摆摊生活又“升级”了。周末开上车,花点停车费,打开后备厢,就是一个“小商铺”,这样的后备厢集市,如今在上海的不少园区、商业街兴起。分享兴趣爱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顺便做做“梦”,是当代年轻人新的生活“图谱”。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打开后备厢

或许我们就能成为朋友

每个周末,宝山智慧湾科创园区的停车场,就会化身为一个后备厢集市。大批年轻人开着车过来,停车场里“排排坐”。打开后备厢,放上置物架,拉个小天幕,装饰用的灯带拉满一圈,再放两张露营椅,标语一亮,就是个自成风格的 “小商铺”。晚上灯带打开,车灯亮起,车里音乐放着,像模像样的夜市氛围感便有了。

后备厢集市里卖什么的都有,有布灵布灵的小饰品,有复古玩具,有书籍、手工艺品,能现场套圈、做美甲,能10元钱开个盲盒,还可以喝杯现做的咖啡,甚至撸狗撸猫撸兔子。好吃好喝也好逛,就跟集市路牌上写的那样:“摆的不是摊,是人间烟火”。

放眼望去,每个“铺面”都很有个性。五颜六色的冰粉铺打的招牌是“恋爱哪有甜品甜”,水果捞老板这样召唤“吃瓜群众”:“与其苦苦挣扎,不如淡定吃瓜。” 鲜花铺子前的标语是“可以饿死,浪漫不死”。“抽空摆个摊”“喝杯咖啡,交个朋友”“离百年老店还差99年”“我们只招待朋友,我们不服务上帝”,有的戏谑有的搞笑有的温馨,个性化的标语成为后备厢集市最吸睛的一道风景。

“都是自己的爱车、宝驾,都拿出装饰车的劲儿来了,当然要有点个性了。”95后的小魏后备厢里摆满各式各样的酒类,现场调鸡尾酒是他的摆摊生活。他曾经在不少地方加入过后备厢集市,在他看来,这一最早起源于英国的二手集市是汽车文化的衍生。“在中国早期都是车友群体之间的小众活动,现在摆摊文化盛行起来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进来。”小魏说。

和普通摆摊相比,后备厢集市会有更轻松的氛围,商业味没那么重,更像是一种社交行为。“打开后备厢看一眼,或许就知道能不能做朋友。”小魏喜欢研究鸡尾酒,摆摊的目的更多是展示调酒文化,认识同样对调酒感兴趣的年轻人。“遇到谈得来的就请他喝一杯,坐下来聊聊。”和他一样,开了一家实体花店的小秋,也是从车友会慢慢成为后备厢集市的组织者之一。周末她自己也会摆摊卖花,和花店不同,她觉得这样的集市氛围更好,也更有趣。

现场还有不少带着孩子来“练手”的年轻家长。五年级的张怡婷跟着妈妈钟琦第一次来后备厢集市,卖的是一些手工蜡烛、饰品。钟琦的朋友喜欢做奶油胶,经常参加这样的集市,几次推荐后,钟琦带着女儿来感受了一把。“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小朋友平时喜欢做手工,趁着周末带她过来,自己感受下劳动收获的喜悦,我们也一起认识些有意思的新朋友,都是学习之外的新体验。”钟琦说。已经在集市逛了一圈的张怡婷的确有所收获,第一天就顺利开张,卖出了50元一对的手工耳环,也淘到了自己喜欢的复古玩具,还结识了几个和父母一起来的同龄人。

不仅仅为赚钱

更为分享爱好孕育梦想

记者也发现,后备厢集市中摆出来的货品,很少是批量商品,更多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衍生出来的“作品”。集市中处处都有年轻人的梦想和激情。

方方和小胡一个是90后一个是95后,后备厢摆摊生涯是从今年3月底开始的。她们的摊位上,都是自己编织的钩织小手工,这是两个女孩的业余爱好。“开始是我怀孕的时候想找点事情做,就自己给宝宝做鞋子,慢慢接触到钩织。我们俩是老同事,都喜欢这种可爱的东西,志同道合吧。”方方告诉记者。

今年3月她们发现原来上海还有这样的后备厢集市,抱着玩玩的心态来摆了一次摊,效果还不错,自己钩织的小玩意挺多人喜欢,两人很受鼓舞,“个人的爱好有人愿意来买单,就很有成就感。”自此每个周末开车来摆摊成为她们的习惯。“除了下雨天不来,基本每周末都会来。”

最早每天能卖个一两单,两个女孩就感到很快乐,后来“有了点小追求”,最好的时候来摆摊半天,营业额有1500元。两个人也开始调整品类,比如增加些小发夹这类流水比较密的小玩意,还有一些笔筒、收纳盒之类实用性的东西。现场来逛集市的年轻人多,一些适合年轻人的“特别产品”也是这两个月才加进去的,比如“娃衣”。“我们自己也玩娃,会给娃娃做衣服,后来发现这些小衣服其实很有市场,也是年轻人中比较时兴的,现在就都成为了我们的主要‘商品’。”方方说。

方方是一名会计,小胡则在幼儿教育机构工作,如今,每周末来后备厢集市摆摊成为她们的“副业”。“每次来的小目标就是赚到停车费,中目标是停车费加餐费,还有前一天我们聚会吃饭的费用,大目标就是还有盈余就更好。目标不大,所以还挺快乐的。”小胡说。在集市中摆摊的两个月,让她们从“玩票”到认真对待,开始敢做创业梦了:“我们现在的终极梦想就是开一家手作店。”

95后上海姑娘卢西亚也是个手工爱好者,做的是绒花。“就是这种扭扭棒,可以做成不同造型。”面前的几大桶向日葵、玫瑰、郁金香等各式各样的绒花,都是她亲手“扭”出来的。“做花的成本不高,主要就是花点时间。像做一朵比较大的向日葵要四五个小时吧。手工本来就比较耗时间,但是自己喜欢就不会觉得枯燥。”卢西亚告诉记者。看到有人会为自己的作品停下脚步,夸奖几句,她就觉得蛮开心的。

“我平常在写字楼工作,生活比较常规,摆摊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人,也是一个认识自己价值的过程。”卢西亚说,她还记得有一次自己“叫卖”,说到可以给妈妈带一束花,有个骑着自行车的小男孩正好经过,听到这句话立马一个急停刹车,认认真真选了十几分钟,给妈妈买了一束花,藏在了书包袋里说回去要给妈妈一个惊喜。“我当时就觉得很温暖,也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是有价值的。”她说,这是在日常上班时难以收获到的认同感。

吸引年轻人“自来水”

让园区更有活力

卢西亚如今也认识了不少和她一样的“摊主”,经常交流摆摊资讯,也参加过一些普通集市,她觉得后备厢集市更便捷,更时尚,氛围也更轻松惬意,她就认识了不少喜欢做设计的朋友。“感觉是升级版的摆摊,更贴合我们年轻人多元化的需求,所以能收获很多‘自来水’。”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上海不少年轻人集聚的潮流商业街区如大学路等都不时会有后备厢集市的招募,也因为场地方面的要求,后备厢集市在宝山、闵行等一些非市中心的产业园区迅速兴起。

宝山智慧湾科创园区副总经理朱丽告诉记者,从2020年7月份至今,智慧湾已经举办了50多场后备厢集市,最近的一次是5月7日,达到了500辆车的大规模。集市的人气也越来越高,年轻人会自发地前来,不一定是为了卖东西,更多的是为了聚会、交友、分享和发掘新的兴趣。“像后备厢市集这种形式,既有帮助年轻人小微创业的用意,尝试帮他们去实现一些初期的创业梦想,同时市集这样的新型线下社交方式,本身也代表着一种新经济模式。”

在朱丽看来,后备厢集市的产生,集聚了各方面的创新创意资源,能诞生新的火花,同时对整个区域经济也能有所带动。“像我们智慧湾是一个24小时开放不设围墙的园区,现在有400多家入驻办公企业。园区本身就是汇聚年轻人的地方,平时我们服务园区企业,周末我们也希望为周边居民配套形成一个15分钟生活圈。通过后备厢集市这种形式,我们也在探索,让园区变得更有温度、更有烟火气、更有活力。”

从公益、二手闲置、日用杂物、文创娱乐、网红美食、国潮动漫等主题的丰富,到如今与免费音乐节相结合,后备厢集市的内容越来越拓展。同时,与路边流动摆摊相比,后备厢集市在管理方面反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设摊不收取摊位费,只需付正常的停车费。对于后备厢销售的商品,园区会负责进行监督和审核。“主要是不可以销售违禁产品或者商品,像饮食类的话,我们也要求有相关的证照,区域市场管理部门会来把关。”朱丽表示,有序规范地管理,才能让这些富有生命力的新事物发展得更健康。

版权所有:宝山区图书馆
建议分辨率宽度1000像素以上